哥本哈根那场会,最后连新闻发布会都给整没了,直接推迟。
这事儿本身就比会上吵的任何内容都更有意思。
你想想,欧盟27国的老大们,在一个屋里憋了那么久,最后连出来统一跟记者们说几句场面话的力气和默契都没有了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里面已经吵翻天,剧本根本对不上,谁也不愿意出来当那个粉饰太平的倒霉蛋。
丹麦为了这场所谓的“非正式会议”,安保阵仗搞得跟拍谍战片似的。
街上警察密密麻麻,天上反无人机系统嗡嗡作响,美国人还特地“友情赞助”了全套电子战装备。
你说这到底是防谁呢?
防俄罗斯的特工,还是防这27个“兄弟”里,哪个一生气掀了桌子?
我猜是后者。
桌上摆着三道“硬菜”,每一道都噎得人说不出话。
头一道,就是那笔被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,不多不少,2100亿欧元。
这数字,放哪儿都是个天文数字,现在就静静地躺在欧洲的银行里,像个巨大的“魔盒”。
乌克兰前线急得火烧眉毛,天天盼着这笔钱能变成炮弹和药品。
欧盟委员会想了个自以为聪明的办法:咱不直接拿,说出去不好听,显得像强盗。
咱们用这笔钱做抵押,去市场上借钱给乌克兰。
这操作,听着是不是很耳熟?
像不像拿别人家的房本去给自己贷款?
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两个靠金融服务业吃饭的国家,当场就emo了。
比利时的首相估计心里在骂街:这钱大部分在我这儿,你们动动嘴皮子,回头俄罗斯的国际律师天团第一个就得把我告到倾家荡产!
这风险谁担?
德国和法国这两位“带头大哥”倒是想赶紧把事儿办了,显得欧盟有魄力。
可问题是,金融这东西,玩的就是个“信誉”。
你今天能以“正义”之名动俄罗斯的钱,那明天,中东的石油爹爹们、亚洲的新贵们,谁还敢把身家性命放在你欧洲?
这动摇的可是欧元的根基。
所以啊,这2100亿欧元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,扔也不是,吃也不是,只能供在那儿,成了欧洲“选择困难症”的一座纪念碑。
钱的事儿扯不明白,乌克兰入盟的事就更像一出闹剧了。
泽连斯基那边几乎是天天在社交媒体上“云入盟”,姿态摆得足足的,意思是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。
可欧盟这股东风,是27台风扇组成的,还得同时往一个方向吹。
只要匈牙利的欧尔班把自家那台风扇的插头拔了,整个场子就得停摆。
欧尔班就是那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,今天说你乌克兰少数民族问题没解决,明天说能源合作有分歧,反正就是不同意。
他的潜台词,在座的谁听不出来?
无非是不想彻底得罪克里姆林宫那位。
于是有人提议,干脆把这个“一票否决”的破规矩改了,少数服从多数,多有效率!
这话一出,法国、荷兰立马警觉起来。
改规矩?
今天为了乌克兰能改,那明天轮到土耳其、塞尔维亚这些更敏感的候选国,我们手里这点儿否决权不就成了废纸一张?
这可是我们这些老牌强国压箱底的权力。
所以你看,在“展示团结”和“维护自身特权”之间,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。
乌克兰能不能进欧盟,早就不是乌克兰自己的事了,而是欧盟内部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游戏。
最后那道菜,听着最科幻——“无人机墙”。
这名字一听,还以为欧盟要学秦始皇修长城了。
其实就是一套覆盖欧洲东翼的防空侦测网络。
这主意,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这些站在对抗俄罗斯第一线的国家,举双手双脚赞成。
对他们来说,这是花钱买命,多少钱都得干。
可镜头一转,到了德国和法国这边,大家就开始算经济账了。
德国人觉得这玩意儿太烧钱,而且见效慢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格局就更“大”了,他提醒大家:“别光盯着东边,我们南边的地中海不要管啦?那边的恐怖主义和难民问题,难道就不是威胁?”
翻译一下就是:防务预算这块大蛋糕,不能让你们东欧国家全分了,我们南边的兄弟也得见者有份。
一场关于欧洲共同安全的严肃讨论,最后又绕回了最俗套的问题:谁出钱,钱给谁。
东欧想要安全,西欧想要平衡,南欧想要预算。
大家各怀鬼胎,面和心不和。
所以,哥本-哈根这场会,开到最后,什么资产问题、入盟问题、无人机墙问题,一个都没解决。
唯一达成的共识恐怕就是:俄罗斯的威胁确实很大,以及,我们内部的分歧也确实很大。
欧洲这艘船,被时代的浪潮推到了一个不得不转舵的十字路口,可船上的大副二副们,却还在为新航线的成本和收益吵得面红耳赤。
他们想对莫斯科挥舞拳头,却又生怕震麻了自己的胳膊。
就这样吧,吵累了,各自回家,等下次再找个风景好的地方,继续吵。
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