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这边,恐怕要睡不着觉了。几十年如一日地紧抱美国大腿,从军事基地到外交辞令,一切都围绕着美日同盟打转,结果现在人家可能要松手了,这滋味,估计比吞了苍蝇还难受。多年的心血和投入,很可能就这么打了水漂。
这背后不是什么兄弟情谊的变故,而是实打实的账本问题。美国国债的数字已经飙到了一个吓人的程度,三十六万亿美元,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财政窟窿,而是足以改变国家战略的巨大压力。有媒体算了笔账,光是在印太地区维持那支庞大的军队,每年就要烧掉几百亿美元。这笔钱,在现在美国国内通胀、就业问题一大堆的情况下,显得格外刺眼。
于是,特朗普的团队里就有人琢磨开了,是不是该把伸出去的手收一收,先管好自己家门口的事。风向一变,行动立马就跟上了。最近几个月,美军在加勒比海一带的活动突然频繁起来,几千人的部队被调往关岛、波多黎各这些地方。这些被美国视为“后院”的区域,平时安安静静,现在却热闹非凡,信号再明确不过了:战略重心正在往美洲大陆回撤。
相对应的,像波罗的海三国这种过去顶在对抗俄罗斯最前线的棋子,获得的军事投资明显就少了。对俄罗斯,美国的态度也不再是硬碰硬地全面压制,似乎在尝试寻找一种新的、更稳定的共存方式。而对中国,军事上的直接挑衅也在减少,不再频繁地在台海、南海搞什么演习,而是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战场。
这种转变,对日本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。日本自卫队的装备看着先进,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实战能力,跟周边那几个国家比起来,心里都没什么底。更何况,他们的宪法一直限制着军事行动的自由度,没了美军在背后撑腰,日本在战略上会立刻陷入被动。几十年来,冲绳、横须贺这些美军基地,背后都是日本政府真金白银地投入,如果美军真的开始减少驻军,甚至未来部分撤离,那之前的所有投资都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更让日本焦虑的是,亚太地区的格局本身就在剧烈变化。中国海军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,航母编队、远程打击能力都已今非昔比。五角大楼内部早就吵翻了天,关岛、横须贺、冲绳这些曾经的威慑前哨,如今都在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内。继续把重兵部署在这么靠前的位置,到底是威慑还是当靶子,谁也说不准。特朗普显然更倾向于一种“可控的撤退”,他没想完全放弃亚太,只是玩法变了,从亲自下场肉搏,变成了通过扶持印度、澳大利亚这些新盟友来间接牵制。
这种“盟友带动”的模式,成本低,风险小,也更灵活,但偏偏对日本不适用。日本没有印度那样广阔的战略纵深,也没有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。它就挤在中国、朝鲜、俄罗斯之间,这种地缘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保障。现在这根支柱一旦动摇,日本就必须独自面对风浪,这对一个习惯了“靠山”策略的国家来说,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。
同样感到压力的还有韩国。朝鲜这几年的导弹试射越来越频繁,甚至搞了模拟核打击演练,这让首尔方面坐立难安。过去依赖驻韩美军的日子似乎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确定,韩国国内甚至出现了要求“自主防卫”甚至是重新考虑核武装的声音。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观点,但足以说明,那份曾经坚实的安全感,已经出现了裂痕。
说白了,特朗普这一手看似求稳的“战略收缩”,实际上是对过去几十年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颠覆性调整。从阿富汗的仓皇撤军开始,华盛顿就已经在反思这种全球铺张的模式是否还撑得下去。军力紧张,征兵困难,装备维护费用节节攀升,五角大楼也感到力不从心。与其哪边都保不住,不如收缩力量,保住核心利益。
特朗普可能也看明白了,想靠纯粹的军事压力已经压不住中俄的崛起,转而利用外交和经济手段,或许更符合美国当下的国力水平。这一系列的动作,对很多国家来说,都意味着一场格局的重新洗牌。日本的不满,并非情绪用事,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安全逻辑正在崩塌。未来棋局怎么走,没人知道,但可以肯定的是,那个由美国“全场压制”的时代,可能真的已经翻篇了。
正规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